
1、儿童的性教育应该从几岁开始 父母必知
儿童的性教育应该从几岁开始呢?想必这是很多家长都会想要知道的。那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小编的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你们!
性教育一直是一个中国家长避讳不及的话题。尽管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渐渐意识到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要推广普及还是有一段路要走。
每年,因为儿童好奇而出现的一系列下体塞异物新闻不在少数,这些案例中大部分是儿童自主或者玩伴好奇导致的,足以见得性教育的失败~
此外,还要一些更加恶劣的案例,比如儿童被性侵等等。
凡此种种无不在说明中国性教育的缺失。那么,儿童的性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进行?应该如何进行?
儿童为什么要进行性教育?
儿童进行性教育对于其身心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好好处↓
了解身体的奥秘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孩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性知识,与其让孩子以后通过不法途径偷偷自学,还不如从小就对他进行教育。
有助于身心发育
如果你说过去的人也没有进行性教育不也好好的,拜托,时代进步了,如今各种不正当的途径给孩子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如果不及早进行性教育,那么孩子面对不良的诱惑时很同容易铤而走险,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有助于保护自己
正如上文说到的例子,如果性教育推广得好,儿童从小就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不会出现下体塞异物的情况,此外,对于陌生人的“不友好”行为,孩子也知道会保护自己,这样儿童性侵案也不会那么猖狂了。
儿童性教育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严格地说,性教育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新生儿呱呱落地,除了健康状况外,孩子的性别问题就是家人最关心的一件事,从男女生殖器来识别性别,已成为家庭中的话题。其实这时性教育已经开始了。
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从婴儿时期,家长就要考虑衣服、玩具等性别上的差异,并且逐渐教会性别的自我识别、打扮、举动等等,甚至小便都要教会姿势,直至长大学会性别的区分,如男人、女人,公鸡、母鸡等等。这些也是性教育的一部分。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儿童性教育的启蒙老师。做父母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进行教育。父母应把性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意识朦胧,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父母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性的自我认识,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父母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的自我认识得以完成。
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身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不应回避,宜用孩子能理解、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
另外,要跟孩子说,隐私部位不能随意裸露,不能随意被人玩弄被人摸,也不要随便触摸别人的身体,更不要塞小玩具进去……在孩子正确、坦然地认识身体之后,就要让孩子知道隐私与自我保护的重要。
【编者的话】
性教育宜早不宜晚,在西方,性教育普及得很好,而我们国家,性教育虽然已经渐渐被人重视,也有不少已经编入小学生课程,但是作为家长来说,你是孩子的第一个性启蒙人,只要家长做好儿童的性教育,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参考网站:育儿网)
2、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最正确?孩子从小背诵唐诗好不好?孩子从小用电脑好不好?...
没有人怀疑你对宝宝的爱心,但在一些错误认识的指导下,你的一些行为也许正在伤害着你的宝宝。对照下面这些“误会”,看看你犯了哪几条。
错误1:教幼儿背唐诗
你是否热衷于教你的宝宝背唐诗?并以他小小年纪就能熟练背诵为荣?每每有朋友到家里来玩,还一定要小宝贝背两首来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专家说,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背唐诗,貌似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词造句极其精练、含蓄,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颠倒字词正常顺序的事常有,这与现在人们的语言习惯大不相同。幼儿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凝练的唐诗,要让幼儿读熟、读懂,并受到教育,谈何容易?
科学做法:建议年轻家长让孩子多吟诵一些儿歌。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入手的,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儿歌正是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儿的心灵,可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3、父母必知:教育过程中的禁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充当好这个角色,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呢?家长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握好“度”呢?既不过分严厉,又不过分溺爱,根据孩子的独特性制定符合他们自己的教育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父母要认识到并接受这一点,才能在教育中激发孩子的潜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父母教育孩子过程中有哪些禁忌。
1.不要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大部分家长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许多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有一种优势,觉得自己更有经验,更有话语权,从而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样子。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的,如果家长总以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面对孩子,那么孩子不会从心底里真的认可父母的高大,甚至这种态度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厌恶。因此,在此建议各位父母应蹲下来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和孩子说话,这样会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2.不要贬低孩子
有时家长面对孩子的失误,会口不择言的对孩子说:“这么简单你都还能做错!”或者“你是弱智么?”,这类带有贬低口气的话一旦被孩子听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承受不小的打击,如果家长说得多了,孩子甚至从心底认为自己就是这么笨,从而导致孩子不思进取,自暴自弃。
3.不要事事代替
现在溺爱孩子的父母越来越多,这种溺爱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中,在孩子的精神生活中父母也强加干预。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甚至都不给他们思考的权利,主要是怕孩子在做不好后感到伤心失落,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我们真的可以代替孩子一辈子么?家长又怎么敢肯定我们的决定就一定是对的,一定会让孩子避免挫折呢?人生在世,经历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适当的经受失败和挫折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更好的面对将来自己的人生。
4.不要纵容孩子
有些家长狠不下心来管自己的孩子,所以有时候会过分纵容孩子的行为,但是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不能永远是孩子,他的错误也许现在看起来都是可以忍受的,因为她只是一个孩子,可是他们有一天会长大,会步入社会,要面对许多不同的人,那个时候再也不会有人来包容他的行为,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所以,在发现孩子的错误或不良行为后,家长要督促孩子改正,而不是一味迁就纵容。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父母必知的一分钟教育
当孩子进步的时候如何表扬孩子?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如何批评孩子?下面小编就为你介绍下父母教育孩子必知的一分钟教育。
给表现不良的孩子“一分钟批评”,给有进步的孩子“一分钟称赞”,给所有的孩子“一分钟目标”,试一试,或许能够得到很多的惊喜。
小编推荐:高考孩子必吃的九大食物
一分钟批评
1、事先告诉父母的孩子们,当父母不能接受他们的行为时,就会批评他们。同时,父母也鼓励他们同样坦诚地对待父母。
批评的前半分钟
2、在事情发生后要立刻批评孩子。
3、具体地指出他们做错了什么。
4、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带给父母怎样的感受。
5、沉默几秒钟,制造出让人非常不舒服的气氛——让孩子们好好体会父母的感受。
批评的后半分钟
6、等平静下来之后,就用肢体语言让孩子知道父母始终站在他们这边。
7、告诉孩子,虽然他们刚才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父母觉得他们还是好孩子。
8、对孩子说:“父母很爱你!”然后拥抱他们。批评完了,一切都过去了。父母不会再提这件事。
9、当天晚些时候,不论孩子们想对父母说什么,父母都认真倾听。
10、虽然只用一分钟来批评孩子——因为父母爱他们——但这一分钟的批评带来的好处却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