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说话 0-1岁
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刻非常激动人心,因为第—次你对孩子的所知所想有所了解。语言好像一扇窗户,透过它你能观察到孩子的智能发展;语言也是工具,孩子借助它来学习,他不必再依靠喊叫来和外界交流了。尽管已做过许多研究,但我们还不能确切了解孩子是怎样学习语言的,然而,我们知道孩子学习语言时遵循的一般程序,我们还知道甚至在孩子会说话之前,他就学到了许多语言知识;在他知道某些词的含义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他就从你的谈话中听到过它们在发音、节奏和语调方面的种种变化。在他会说话之前,他还知道会话的程序,很快他就知道会话时应该一个人先说,然后另—个再说。
孩子每个月都有进步,他将掌握新词汇和新的语法规则。然而,学习说话远比学习词汇和语法更为重要。孩子最关心的是和他周围的其他人进行联系和交流,他的谈话表明他对和他说话的人非常敏感。
孩子正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进步,这个事实不仅被其他方面的发展所证实,而且同样也适用十说话,要是孩子学说话不如你周围其他孩子学得那么快的话,别着急,尽量多鼓励他,尊重他的想法,慢慢来。
孩子是怎样学习发音的
研究表明,即使刚出生几天的新生儿对语言的反应也要比对其他声响的反应更为敏感,研究还显示出,即使非常小的孩子也能分辨出不同的说话声之间的区别,毕竟这是学习一门语言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例如,一个人在研究中观察到,当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特别是听到人的声音时,一个月的婴儿吮吸奶瓶的速度会加快。
●6周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发出声音,最初是哭喊声——因为饿了、病了或不舒服;同时,他也会发出“咕咕”声表示兴奋和满足。
●6周左右
他将开始发出夸张的“咯咯”声,对你的微笑和声音做出反应。尽管他还不能用语言跟你交谈,但他也尝试着和你交流,他一再地试图学着用成人的方式和你沟通,例如,听到你的声音时,孩子就会发出“咕咕”声想和你说些什么,他期待着你的回答,然后他再做出反应。
●3—4个月
这时,孩子将发出一种温和的“咕咕”声,在这个阶段,他使用的辅音是p,b和m;这会儿,尽管他还不明白他在说些什么,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会说“妈”或“爸”。
●7个月
他将不断地对声音做出反应,无论是人的声音还是音乐声。他将重复他最初发出的音节,把“咕咕”声变成双音节,如:妈妈、比比、爹爹。在这阶段,他还会接着说出表达感叹语气的爆破音:“唉”。
●8个月
孩子将继续咿呀学语,但他也知道怎样故意喊叫引起你的注意。当你和别人说话时,要是他在旁边的话,无论你们说些什么,他都会仔细地听着,然后观察你做出的任何反应。他的咿呀学语可能变得非常悦耳动听。当你为他哼唱一支童谣或打开他的音乐盒时,他会试图模仿你。
●9个月
孩子的语言明显变得更为复杂,因为他言谈中开始加入他所知道的音节,并用类似句子的短语把它们拼读出来,因此,他会借用成人说话时用的升调和降调说:“妈妈——啊——爸”。一旦他开始发出类似这样的声音,专业上称作隐语表达,你应该知道他就要开始说话了。
●10—11个月
在这段时间的某一天,孩子也许会说出第一句“真正”的话。最初蹦出的那几句话纯属生理现象而不是运用智力把实物和语言结合的产物,他所选择的那几个词语必定是对他至关重要的东西的名称,如:妈妈、爸爸、狗、猫、杯子、球等等。
简化单词拼读
从咿呀学语到说出准确的单词是个不小的飞跃,它意味着孩子的言谈已经由发出一串笨拙的声音转变为有计划性的、经过思考的、能自由支配的语言。此外,为了让别人明白,言谈必须具有某种次序,这一切对孩子来说太复杂了,所以孩子早期言谈中的拼读经常被简化。
汉语发音与英语有所不同。对中国儿童来说z、c、s的发音难度最大,常说成zh、ch、sh,反过来他们又常常把zh、ch、sh说成了z、c、s;r与zh、ch、sh同属翘舌音,部分儿童要到4岁才能说清楚。还有很多儿童把“n”说成“l”,“g”说成“d”,因此“奶奶”变成了“来来”’“宁宁”变成了“玲玲”,“哥哥”变成了“得得”。有的孩子则正好相反。
帮助孩子谈话
●孩子最早学会的一类词是识别物体名称的说明性词语,因此,在和孩子谈话时,你应有意识地强调物体的名称并多重复几遍。当你给他喂饭时,一边不断重复“饭勺”这个词,一边把食物放在饭勺上,然后用舌头把饭勺上的食物舔光。你尽量不要用代词,比如应该说“我去把你的外套拿来”,而不说“我去把它拿来”;应该说“球在这儿”,而不说“它在这儿”。孩子正忙于学习把他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因此,你应该经常称呼他的名字而不要简称“你”,比如说“明明是个好孩子”“明明的鞋子在哪儿?”
●你不应对孩子的发音要求太难确——在他能说得很好之前,如果他不能正确地读出某个单词但你却叫白他的意思,那么就不要坚持让他必须说准确,否则,他只会有挫折感。
●你应该努力去理解那些他自己发明出来的词汇或读错的单词,若是他想把某些事解释给你听,你必须想象出各种可能后才能理解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在你们交流的过程中,一旦你弄懂了他的意思,他的快乐将无以伦比,这时,你要鼓励他继续努力。
●你要常对孩子描述和介绍那些确确实实摆在你们面前的东西,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你对他重复某个单词,而他也能看到、抓到、摸到、玩到这个物品的话,那孩子就会把这件物品和你所说的话联系起来,所以,当你和他一起玩球时,你就应尽量多重复几遍“球”这个词,把球的特征解释给他听——即:它是圆的、能滚动、能弹起来。
●在教孩子说话时,在某种程度上,你应有几分像演员,你必须让你所说的一切富于戏剧性和趣味性,这意味着你的拼读和语调应该变得夸张些,要让孩子意识到你在提问,当你高兴时和严肃时,你应该把这些情绪都表现出来,把这一切都贯穿于你的举止言谈和面部表情中。
●孩子跟你学习语言要比跟其他人学更容易,但是不要指望他能从大人普通的唠唠叨叨的谈话中学到东西,因为,那与他没关系。他还不能区分简单的声音和句子。当你和孩子交谈时,应该眼睛看着他;当他和你“说话”时,你应停下手中的活,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孩子;当他对你的言谈作出反应时,你应夸奖他所做的种种努力。
●你可以向孩子提问,比如“你的玩具在哪儿呢?”和“那东西好看吗?”他最初也许不能回答你,但是他会明白你的意思,也许会指给你看或点点头。
●对孩子说话时,不要过分简化你的语言——孩子需要成人语言的刺激,而不需要一味简化的孩童式语言。
●你应充分利用孩子的兴奋点,和他谈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他也许对故事里虚构的人物不感兴趣,但他会被由他充当主角的故事所吸引;他也许对动物不感兴趣,但如果给他讲动物妈妈和它们孩子的故事,这时,他们也许会对所有的动物感兴趣,因为他能想象出有关的情景来。
●你应鼓励孩子使用学会的那些单词,把它们运用到你们的交谈中。听到他自己发出的最早的谈话声又反射回自己的耳朵里,他会很高兴,这会鼓舞他去和别人谈话,努力学习新单词。
●永远不要责备或纠正孩子早期的发音或理解错误。我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有些错误非常可爱,以至于直到孩子再大些时我才去纠正它们。
双语环境
如果孩子同时学两种语言,他的智力发育比较快。当孩子开始学话时,他们能发出所有语言的声音,语言对他们来说比对我们更容易。对他们来说,不仅学起来,而且用两种语言思考和说话都好像相当容易。最近,我观察到我的一个小孩子正看着她的法国妈妈对讲英语的爸爸说法语,这个孩子才只有2岁半,但是她能用法语和妈妈答话,用英语和爸爸答话。我非常赞成孩子能有机会学习一种以上的语言而不是局限于学一种语言。
你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问题
要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你不要着急,正如每件其他的事情一样,孩子语言发育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然而,如果你的孩子两岁半还不会说话,你就必须寻求专家的帮助了。如果孩子的听力确实有缺陷,那么在他上幼儿园或学前班前指出他发音上的毛病就很困难;如果他真的语言能力有缺陷,你应该去最好的儿科医院,那里有许多治疗专家,专门治疗讲话有障碍的儿童,若及早发现并及时得到专家的帮助,那么许多问题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训练孩子开口说话
绝大多数的孩子,在1岁左右就有意识地说出一些单音字或叠字,在2岁时已经能和成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但有极少数的孩子,1周岁过后,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此时,应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如果孩子全身各个方面均发育正常,这种现象可能与父母对孩子的语言训练不足有关,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创造说话的语言环境,和说话的机会,促使孩子开口说话。
1、对于一些比较缅腆和内向的孩子,父母应巧用心计,耐心引导,采取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开口说话。当你发现孩子喜欢动物玩具时,就给他买来各种动物绒毛玩具。又如学小白兔蹦蹦跳跳,边做动作,边学“兔”“跳”等字音,也是促使孩子开口说话的好办法。
2、有的家长对孩子照顾体贴入微,事事均包办代替,没等孩子说话,家长早已送到嘴边或手中,久而久之,使孩子没有说话的机会,而不开口讲话。当你发现孩子要喝水时,必须先让他说水,再把水瓶或水碗给他才行,而不说就不给,促使他开口。
3、有的家长不善言论,又很少与孩子接触,致使孩子没有模仿和交流的对象,而不会开口说话。此时,父母要付出爱心和耐心,给孩子充分的言语刺激,孩子会进步很迅速的。
孩子通常10至13个月间能开始说出有意思的话,少数孩子可能较早些,较慢的要到15个月,如果过了此月份还不能说,宜找医生检查,不要等到2岁才去检查,因为第二年是孩子需要学习很多语言的重要时刻,如果放任自流,将失去解决语言问题的机会。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小儿说话障碍
基础知识
1、说话障碍包括口头语言发声、节律的障碍和语言发育延迟、理解、表达的障碍。最常见的有说话延迟、哑、口吃,其次有缄默症、特殊性语言发育障碍。
2、正常的语言发育为先会发元音(一月)后会发辅音(半岁)、先理解语言后才会用语言表达。前一过程是自发而无意识的,甚至全聋也会有的。后一过程则必须有正常听力才能有逐渐正常发展次序如三个月咿呀学语、11月左右有意识地叫爸妈、2岁能说两个字以上的短语等。
3、先天性全聋必然全哑。半聋及其他如智力低下、脑瘫、构音性疾病、婴儿孤独症等患儿必然语言发育延迟。
4、口吃(结巴)多见于衰弱、易兴奋或有心理障碍的2~8岁小儿,有的是模仿口吃患儿说话得的。主要是语言节律异常,表现音或单词重复停顿而智力及语言功能正常。久了常伴随情绪与行为问题。部分患儿可自愈。
5、缄默症指已获正常语言功能的小儿,因个人素质或某种精神因素影响产生的社交场合不说话而与家人及熟悉的小朋友则仍能交流的疾病。也可伴发心理与行为问题。
6、特殊性语言发育障碍包括表达性、感受性和混合性语言障碍,病因不明。表达性者的智力、语言理解能力和手势等非语言交流都正常,表现说话延迟、词汇少、语法现象错乱,表达力低于智龄。
7、感受性语言障碍是语言理解力低于智龄,表达能力常同时受损而呈混合性。例如“获得性癫痫性失语”发病前智力、语言发育与年龄相符,发病早期其语言理解缺陷,对旁人语言反应迟钝,而听力和脑影像检查都正常。
8、凡有说话障碍者首需检查听力和发音器官,寻找病因,根据不同情况治疗。
其它事项
1、治疗口吃首先要解除患儿的紧张和顾虑,有个轻松、乐观的环境;鼓励其大声读书、唱歌、慢说话、增加其信心和主动矫正的勇气,不急于求成。特别严重者可试用少量利眠宁或溴剂。
2、语言发育延迟的治疗包括去除病因、语言训练与心理治疗。
3、缄默症主要是心理治疗。
4、治疗特殊性语言发育障碍很困难,主要在于训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孩子说话怯弱怎么办
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等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深圳爱帝宫国际母婴月子会所护理专家提醒,在性格形成时期,孩子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帮助、引导。
一、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二、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三、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
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四、让孩子大胆地说话。
要做到这一点,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当面打骂、责备,迫孩子说话。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孩和性格软弱者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时父母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空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旷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