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孩子每年长个不足五厘米 应及早就医
对于孩子长高长个很多家长还是存在一些误区的,比如孩子不长高是“发育晚”等等,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当下物质丰富的年代,仍有很多孩子未能达到正常身高。但是,有些家长就算发现自己孩子比同龄人矮了许多,也并不在意,而是宽心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是发育晚、长得慢,觉得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长高。因此长时间抱着“等等看”的念头,结果让孩子错失了长高的黄金时光。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
孩子每年长个不足五厘米,应及早就医!
了解正常身高增长规律
人的最终身高取决于遗传、营养、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对生长速度的调节。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期:第一个出现在出生后到1周岁,身高增长约25厘米。4周岁至青春期前的学龄儿童,每年身高约增长5~7厘米,家长最好定期给孩子量身高,画个“生长曲线图”,如果一年长个不足5厘米,要及时就医;进入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每年身高增长6~8厘米,约持续两三年。家长可对照生长规律,或者与同龄、同性别孩子做比较,若发现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咨询专家。
监测生长速度,及时发现问题
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幸福生活的画面仅能在童话故事里呈现。现实生活中,孩子身材矮小是一种“病”,带来的问题非常多,一定得早期干预和治疗。最佳治疗时间是3~10岁,家长要定期带孩子体检,养成动态监测生长发育进程的习惯,每3个月定时、定点、使用相同工具给孩子测量身高。一旦发现生长速度过慢或过快都需要查找原因。如果排除营养、慢性病、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出现青春期前身高猛增、第二性征发育等现象,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良好生活方式有助长高
如今,孩子因吃不饱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已经非常罕见,多数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进食习惯不健康、垃圾食品摄入过多所致。家长是孩子健康的“守门员”,要保证营养均衡,适量食用含优质蛋白、钙丰富的食物,有助长个。科学运动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加快骨组织生长,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选择合适的运动,如跳绳、打篮球、游泳等伸展性运动更有利于长个。另外,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过晚入睡,不要开灯睡觉。让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父母的关爱是增高的一剂“良药”。
关于孩子长高 还要避免这些误区
认为遗传决定身高:受遗传决定论的影响,错误的认为只要父母高,孩子就一定高,或者认为父母矮,孩子也高不到哪去。就这样对孩子的长高没有太过在意。就在这样的不在意中错过了孩子长高的黄金时间,到头来就后悔莫及。事实上,高个父母生出矮个子女、矮个父母培养出高个子女的例子十分常见。所以,家长要避免误区,助孩子长高一臂之力。
错过时机:不相信科学,认为长高是基因决定的,等发现身边有了成功的事例时,自己的孩子已定型,孩子已经错过了可以通过医学手段增高的高峰期,或者没办法再长了。
盲目选择增高产品: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在没有专业帮助的情况下,一些父母擅自购买增高药物和昂贵的补品给孩子服用,结果由于这类产品往往含有大量的激素,孩子吃了以后极易导致发育提前、性早熟等情况,结果反而影响了最终身高。专家提醒,孩子长高一定要去专业的机构进行咨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多服食钙片就会长高:钙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矿物质,骨骼形成离不开钙。除了小部分佝偻病患儿由于钙供应不足或吸收障碍,经适当补充钙有助其身高增长外,临床资料表明,大部分身材矮小的儿童,体内的钙是正常的。
只要营养好就可以长高: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这是科学的论断。营养不均衡或缺乏可导致各种疾病,使生长发育停滞或缓慢。科学研究指出,人体增长是一个复杂的各种调节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生长所需的物质外,还要有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调控。其中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等, 皆为调控人体生长的主要激素,任何一种激素分泌过多或缺乏,都必定影响生长发育,而这些激素目前不是只凭营养补充就可以达到要求的。认为营养好就会身体好、就能长高,这种逻辑是不科学的。(参考网站:新浪)
2、影响孩子长个的六因素
宝宝的降临都会让父母密切关注宝宝的长个问题,尤其是自己身高不是很高的父母,害怕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孩子的个子,专家得出,影响孩子长个主要有以下六个因素:
第一是营养问题: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就会减慢身长增长的速度。维生素d、钙和磷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同时,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因此,从小就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是否全面。
其次是睡眠: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再次是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孩子,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且随着月龄的增长,要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孩子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孩子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孩子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经常锻炼身体也是增强体质的一个重要方式。
再次是疾病: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孩子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孩子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第五个是遗传和性别:遗传也许是更多父母担心的问题,但不可避免的是会有一部分孩子的身长受遗传影响。除此之外,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第六个是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在我国北方生长的孩子要高于南方的孩子。居住在环境、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孩子,平均个儿要高一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孩子长个,你必须知道的!
美国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身高每高出2.5厘米,工资会相对平均提高2.6%,因为身材高的人,往往显得更为自信。可见,孩子的身高问题不容忽视。所以,家长在喂养中,千万不要犯以下这些错误:
“拔苗助长”
聪聪父母都不高,因此,自打聪聪一出世,夫妻俩就按科学育儿丛书的指导——先是母乳喂养,接着逐步增加辅食和断奶后的饮食调整,每天不是牛奶、肉、蛋,就是鱼、虾、鳝、鳖,蔬菜、水果也不敢短少,有些甚至比书本上的标准还要高出30%。按道理,聪聪一定会长得很高了。可是,他与同龄孩子相比,还是矮了一截。聪聪爸带儿子去看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孩子的出生、饮食、生活习惯等情况后,为孩子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最后认为孩子没什么毛病,不长个与营养过剩有关。
“粗心大意”
小强10岁了,身高却只有120厘米,与同龄的小伙伴站在一起,矮了一个头。小强妈想带他去医院检查,小强爸却不以为然:“我们这么高,儿子能矮得了吗?再说、男孩子都有‘后劲’,再过一两年,就开始猛长个子了,不用着急。”小强妈想想也有道理,那就等两年再看吧。可是,转眼到了17岁,小明的个子也只有135厘米,完全没有长成爸爸妈妈所期待的大个子。小强爸妈紧张起来,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这才知道,小强患了一种叫做“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病,这种病,不仅使小强的身高低于正常水平,而且其他各项外观指标也低于正常。小强的家长追悔莫及:都是自己粗心大意,给孩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个小心翼翼,一个麻痹大意,他们都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反而苦了孩子。那么,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怎样尽早知道孩子还能不能再长高呢?
一个规律
一般来说,一个人成年期的最终身高取决于遗传、营养及内分泌激素对生长速度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身高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至3岁时,第二个高峰期是青春期。对于家长来说,掌握孩子身高增长的规律,有助于早期发现孩子身高的异常,以便早些采取相应治疗或干预措施。
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高约为50厘米;
出生第一年内:身高增长速度最快,平均增长约20~25厘米;
1~3岁:平均每年增长约8~10厘米,至凰晔鄙砀咴嘉?5厘米,2岁时约为85厘米,3岁时约为95厘米;
3岁后:增长速度逐渐递减,每年约增长5~7厘米;
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可长20~30厘米,女孩子长15~25厘米;
青春期后:身高增长逐渐减缓至停止。
细心的家长可以对照以上规律,或者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若发现明显异常,或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就应及时去医院(最好是儿童内分泌专科)咨询相关专家。
温馨提示:孩子长高的五大法宝
合理的营养
专家认为各种环境因素中,充足、合理的营养是最重要的,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础。要给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d及钙、磷等物质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鱼虾、瘦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给孩子适时地添加适量的鱼肝油及钙质,对长个子是有好处的。
适宜的运动
运动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加强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给骺软骨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使骨骺生长旺盛,孩子自然也就长高了。为此,应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发性的活动项目,如游泳、舞蹈、体操、羽毛球、排球、篮球等。不宜长期、过量地做负重及消耗体力较大的项目,如举重、举哑铃、拉拉力器、摔跤、长跑等。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孩子长高的又一重要因素。据研究,孩子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民间也有孩子“睡得好,长得高”的说法,为此, 必须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他睡得香甜。
充足的阳光
日照长短,对孩子身高发育也有一定影响,比如四川成都青少年平均身高较矮,就是因为这个地区每年日照时间只有1239.2小时,日照率只有28%。日照短,可利用紫外线太少,会影响骨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婴幼儿的佝偻病也较多。因此,要给孩子适当地晒晒太阳,尤其在冬春季节。
愉快的心情
情绪也会影响孩子长高。如果父母经常打骂、训斥或吓唬孩子,会使孩子精神受到挫伤,造成内分泌失调,生长激素减少,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因此,家长必须注意保持孩子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使孩子长得更高,更快。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及早发现孩子智力低下
一、智力低下孩子的早期发现
1 、出生 1 ~ 3 个月异常安静, 4 个月时看到母亲没有任何反应, 6 个月还不会哭, 10 个月不会坐, 18 个月不会走路、说话。
2 、常张口、伸舌头、流口水、磨牙,经常有无意识的表情动作和尖叫、哭闹。
3 、两眼无神,不能有意识地视物,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4 、对周围的事物反应能力差,情绪不能随外界环境而改变。
5 、动作、语言、行为明显落后于同龄儿。
6 、运动功能有障碍,强直性瘫痪,全身僵硬,关节过度曲屈,伴有感觉、听力、视力 障碍,或呈现迟缓性脑瘫。
二、对智力低下孩子的早期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根据孩子智力低下程度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智力低下一般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智力低下儿童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学习,掌握一般的知识技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中、重度低下儿童应以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
2 、选择的教育内容要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由于智力低下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选择教育内容时多采用图片、实物等具体直观的教具进行讲解,加深其印象。
3 、教育过程中更多重复,多讲解。智力低下孩子反应慢,记忆能力差,对所学的知识不易接受,即使学会了一点很快也会忘记,有时学说一个词要重复数十遍、数百遍,父母要不厌其烦,长此坚持下去,才会收到教育的效果。
4 、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由于智力低下孩子受人照顾较多,动手机会较少,这对孩子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在教育智力低下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从吃饭、穿衣、自理大小便做起,逐渐增强其自理能力。孩子年龄大了,还要鼓励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如扫地、抹桌子、摘菜等。
5 、鼓励、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智力低下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不能因孩子学得慢,学不会而批评孩子,这样只能使孩子更加自卑,当孩子学不会时要有耐心,一旦发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