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创造力培养在美国
在美国,发展幼儿早期教育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据普查,美国现在3周岁以下的孩子中,有60%的父母亲正处于工作的高峰期,也就是正处于事业上大有作为的年龄段。这样,早期教育的重任无疑主要靠幼儿园来承担。早期教育如何实施呢?这一直是幼儿家长和教育学家们所关心和积极探讨的问题。而今美国许多幼儿园陆续推出了将双方需求融合在一起的,旨在提高孩子创造力的幼儿科学养育大纲和具体实施方案。 积极推广手语教学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戴比斯学院的一间教室里,学员们正在全神贯注地演练儿童“手语”。如,怎样教不懂语言的幼儿不要将手指含在嘴里;教不懂事的幼童在听到噪声时怎样用手堵住耳朵等。一切都在默默无声的手势和暗语中进行。
这些所谓的“学员”,并非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中的好多人现在还是准父母,都是在即将担任父母之前,预先参与“育儿研究中心”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为更好地、更科学地培养孩子而早做准备的。在培训中,育儿研究中心的教员们故意将一些动辄嚎啕大哭的孩子放在教室里示范,让学员们亲身体验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和手语来让婴幼儿们理解大人的意图。教员们则手把手地教学员们学会各种能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手势和动作要领。“孩子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深奥莫测的,一切都需要耐心和爱心。”心理学教授琳达说。
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能理解手语吗?实验证明,在寄托婴儿的幼儿园里再增设—间专门用来“手语”示教的婴幼儿教室,会使效果更为明显。
美国的幼儿园分为两种,即专门的和普通的。生活比较富足的人家,一般都将孩子送人专门的幼儿学校和幼儿教室,进行能启迪孩子们创造力的手语教育。
而那些低收人工薪阶层的家长则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只能将自己的孩子送人较普通的幼儿园寄托。令这些家长担心和存有偏见的是,普通幼儿园的教育远远低于专业幼儿学校和幼儿教室环境里的教育效果。
“实际上在普通幼儿园里和在专门的幼儿教室里进行手语教学示范,其效果异曲同工,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关键要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是否得体。”儿童保护基金会的塔尼艾尔说。
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现在的美国幼儿园,有专门指导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和环境。如芝加哥的幼儿教室里,还专门向孩子的母亲开设诸如“数手指”之类的游戏,有的还向家长们传授基本的婴幼儿按摩、推拿知识等。“孩子越小,越要受到父母亲的百般呵护。这种呵护和亲情关怀的投入越大,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发育必然越好。”某幼儿园负责人史密斯说。
如今面向幼儿教育的娱乐体操教室等也应运而生;与之有营干咝万缕业务和生意往来的商业性连锁商店、图片动画商店等一应俱全,林林总总遍布全美国。
庞大而新兴的幼儿消费群体和五花八门的行业,同时又构成和培育了美国社会的“新美妈咪”和“新美爹地”一族。他们的孩子及孩子所寄托的幼儿园,使这些“新美妈咪和爹地们”自然成为孩子与社会交融、与市场接轨的纽带和融点。“最初,来自各个阶层的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们在入托幼儿园之前的智力差距很大。但不用多久,孩子们的智商都能齐刷刷地同步提高了。”教师贝拉说。
早期教育软件大受欢迎
启迪孩子的智力,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无疑是每一位当家长的殷切期望。如今许多早期教学程序软件日臻完善起来。早期教育程序设计者们紧紧抓住幼儿智力游戏软件的开发,才使得各类创造性的游戏软件不断推陈出新。
市场调查表明,目前市场销售量最为火爆的程序软件,首推那些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广为社会接受并能培养和稳定孩子情绪的教学软件。儿童精神医科大夫布罗克说:“通过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幼教软件,能让孩子们所接触到的世界远比在他们的爸爸、妈妈身边要开阔得多。”
优秀的程序软件可以教孩子们绘画、猜谜和拼接积木等创造性的游戏,将它们引人现在的幼儿园,自然深受孩子和保育员们甚至家长们的欢迎。“孩子们在入托幼儿园之前,大都是由父母亲下笨气力来教孩子学会一点文字和游戏。有时尽管孩子们好不容易学会了点东西,但也总离不开父母亲这个拐棍。”耶鲁大学的儿童精神医科学院的卡伊尔大夫说,“现在幼儿园里引进的富有创造性的早期教育程序软件,其真正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孩子们甩开父母亲这个拐棍,借助多媒体游戏饶有兴致地来开发自己的智力。无论哪个层次的游戏节目,均不存在孩子们通常所依赖的感情色彩。一切游戏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每个贷子都得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孩子从小就有机会体验到什么叫公平、公正,同时还增强了孩子们之间的亲和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从智能游戏中欣赏到启己的能力,家长们也可以从中体察到自己孩子的智力程度。”
富有创造性的幼儿早期教育程序软件,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固有的好奇心,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无疑是上好的“调味剂”。实践证明,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幼儿园,不仅能大大提高幼儿们的智商和创造力,而且能使孩子们感到,他们所处的是一个比在爸爸、妈妈身边更为广阔和绚丽多彩的世界。
欲实现这些目标也并不那么复杂,只需在每一幼儿园里增设一个多媒体教学单间作为教室即可。里面配备上价廉物美的电脑游戏机,再购置一些融趣味性、科学性和启发性为一体的儿童们喜闻乐见的程序软件即可。这样的幼儿园目前在美国已相当普及,每名幼儿每年的保育费为14000美元。而且,这样的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性很强,家长们选择幼儿园的余地很大、范围很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国孩子与西方孩子相比,普遍创造力低。在创新教育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家庭作为孩子素质发展的第一块土壤,更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这不仅影响今后的人才质量,还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和生活的幸福。创造力随着年岁的增长、环境的约束和墨守成规的教育,人们潜在的创造力会慢慢失去。
从小形成良好的创造力将进一步影响一个人将来的职业选择、事业成功和生活机遇。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他的生活常常是五彩缤纷、充满乐趣并充满成功希望的。
我们要根据特点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开发和引导,使这种创造力逐渐趋向自觉、稳定,并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孩子的生活幸福和成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把孩子的创造力比喻成一颗颗种子的话,那么它们首先需要一块适宜的土壤才能更快更好地发芽成长。创造活动作为一种具有内在动机的、主动的、灵活的活动,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没有过多压力的状态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父母可以从两方面来为孩子建立自由创造的环境,一方面要精心设置孩子的物质环境,使孩子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材料,便于孩子自由地取放材料、自由地探索;另一方面要在精神上尊重孩子的自由性,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活动内容、方法和伙伴,积极鼓励由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和直接经验,支持孩子对事物形成批判性的认识,及时肯定孩子一些不寻常的有价值的想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创造力
培养孩子的创造想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经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创造想像是对已有表象的重新选择、加工、改组。表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时留下的痕迹。换言之,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时,脑子里就留下了有关事物的表象,在从事创造活动中,人们运用这些表象进行创造想像,建构出新的形象来作为创造活动的“蓝图”。
孩子头脑里拥有的表象越多,对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造的范围越大,他的想像力也就越丰富、越深刻、越活跃,因而丰富孩子知识经验就成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想像的先决条件。
家长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和节假日与孩子一起游戏、参观和散步。在这些活动中,要启发孩子识别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观察它们的共同点与差别点,让他们对这些事物形成大量清晰的表象,以后幼儿可以根据这些表象的某些特点进行创造性想像。
②鼓励孩子游戏
游戏是幼儿运用想像来模仿成人的各种活动,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创造性游戏能有力地促进幼儿创造想像的发展。
创造性游戏包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及表演游戏。这些游戏本身就是创造想像活动的过程,游戏中,一个孩子可以扮演妈妈、医生、教师、司机和警察等角色。运用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与体验,创造性地反映他们的生活、工作,孩子喜欢游戏中常以一种简陋的游戏材料代替多种真实的物品。如一个瓶子一会儿可以当医院的盐水瓶,一会儿当花瓶,一会儿当热水瓶。把它们剪剪贴贴又可以做成小桌、小椅以及各种动物、玩偶,这种替代正是幼儿创造想像的结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创造力需从小培养
这几年,创新、创意、创造等字眼已被用滥。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的创造力得不到及时的呵护,将很快泯灭。所以,提供给孩子创新意识的土壤和营养,应是社会和家庭的当务之急。
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具备巨大的潜在能力,当中创造力是属于最有价值的能力。那么,如何将孩子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这种潜在创造力所迸发出的火花,并加以培养。在儿童时期被发现、激发和调动起来的创造欲望,往往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
有些家长一听到"创造力"这个字眼,就以为它是高不可攀的,似乎只有像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和文学泰斗才配享用它。
其实这是对创造力的一种误解,创造力是一种心理品质。它是由多种能力因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创造力体现在各个方面,它有多种类型。它可能是一项新的发现成果;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可能是一种新的思想或思维;也可能是别出心裁的一幅画或一首诗。比如,孩子们的一张张充满幻想的图画,就充满着他们的创造力。创造力具有不同的层次,发现了世界上没有的东西的创造是高层次的,孩子们的创造是属于低层次的。高层次的创造来源于低层次的创造;低层次的创造是高层次创造的基础,并由低到高依次发展。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人人重视创意教学的同时,是不是确实从根本上注意培养下一代的创造力呢?有多少家长真正懂得孩子的创造萌芽是需要精心呵护和鼓励的呢?
面对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在检讨传统式教育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省一下家庭教育的方式,特别是亲子交往的方式。更应该呼吁全体社会,力求给予孩子创造的空间。否则,孩子的求知欲、想象力、好奇心全被磨灭殆尽之后,下一代的爱因斯坦和牛顿到哪里去找?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