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贴士养育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言传身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词语,没错,大多数宝宝长大后的性格,一言一行都和家长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都希望将来孩子的性格应该是美好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作为家长,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性应该是我们的第一目标。
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善良的孩子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善良的孩子对每个人都会做好事,仅仅是因为这么做是正确的。我已经做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家长如何提高孩子善良的品性,下面的六种方法是我个人的总结,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1.善待规则
我们的一号规则就是善待我们的生活,善待我们的孩子,善待我们周围的一切。
2.做好善良的榜样
这是绝对必要的一点。如果我们的父母,没有表现出仁慈,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指望我们的孩子做同样事情呢?这意味着用言语用行动来告诉我们的孩子为人要善良。也许为人父母有时是会很辛苦。有些阶段也许会比别人更艰难。但我们仍然可以用善良及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我们可以的,只是一定要善良。
3.表扬孩子善良的行为
如果我们的孩子做了一些善良的事,比如说帮助了自己的姐姐,这个时候,我们要第一时间提出表扬。因为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知道善良是什么?他才会知道自己这样做是被爸爸妈妈认可的。但我们只是表扬孩子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明确的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是正确的。
4.讨论善良
我最喜欢放学后在车上的对话,问我们的孩子一些问题,比如:你今天有没有发现谁很善良?他们都做了什么呢?当我们讨论其他人做的善事时,孩子会认识到其他孩子的做法是值得他学习的,他们自己以后可以做得更好。
5.把爱说出来
人们可能会认为我们疯了,但我的女儿最喜欢说的话是爱与和平。我们要控制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嘴里说出来的爱多于仇恨。
6.谈论差异性
真正的最好的来帮助孩子更加善待周围人的方式是让他们尽早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谈谈是什么让我们变得美丽而独特。向孩子解释说,即使是他不喜欢的人,也请尊重他们,因为你只不过是不知道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学习德国对孩子的善良教育
你知道德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吗?一起来看看德国专家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的“善良教育”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爱护动物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
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作好“饲养记录”。孩子们正式入学后,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章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发表。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热衷的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还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一个13岁的男孩以充满爱怜的笔调,记录了他为一只小鸟医治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过程,文章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的第一名。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疗,因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
德国人在这方面绝非小题大作——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
3、善良可以让孩子懂得苦难
苦难中觅得真情,善良的孩子让人动容。有一种美丽叫做善良
现在的孩子们大多都是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在家有爸妈爱着,爷爷奶奶宠着,在学校有老师时刻关心着,很少有经历过苦难的,很多甚至都没有见过苦难的生活。优裕的环境造成她们空有善良之心,可是却没有善良之行。善良,只有在真正懂得苦难之后才会闪耀出最耀眼的光辉。
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成为漠视冷暖的人,我们希望她们能够保持一颗善良之心。
让孩子们知道苦难,经过苦难她们才会知道善良的珍贵,也才会努力去保持一颗善良永恒的心,这样的孩子才是最美丽的。
孩子的善良是珍贵的,善良的孩子是美丽的,善良的孩子是可爱的,善良的孩子是被人尊重的,善良的孩子是让人心动的。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保有一颗善良的心,父母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多给孩子表达善良的途径,多多鼓励孩子自己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像是红十字会的公益活动,又或者义工类的活动,志愿者活动,再者像去敬老院照顾老人也是可以的。当孩子在挥汗如雨的时候又或者让敬老院的老人欢心的时候,你是否也会由衷地感到开心呢?参加活动不仅仅能让孩子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还会让孩子充分展现善良的一面。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为了纠正父母这一错误观点,专家提出: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特别是孩子们的母亲,要用自己的爱,教育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
生活中,许多父母往往对给孩子进行一些特殊的教育,例如: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等。也许父母的本意没有错,即告诫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小心上当。可是,这种教育的尺度却很难把握,试想如果在父母本身带有偏颇甚至错误的情况下引导孩子,那么,我们将在孩子心中埋下什么样的种子?
或许在父母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人善被人欺”的思想让父母们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而专家却表示:没有善良心的孩子更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因此,作为父母,绝不能放弃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专家表示:善良教育的容包括四个方面:
1、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
2、同情并帮助弱者,创造机会让孩子帮助有困难的人;
3、包容他人有宽容心;
4、唾弃暴力,不给孩子提供暴力玩具,远离暴力镜头,在处理问题时不用暴力行为。
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家庭教育,一般在一个家庭之中,存在着四种不同关系、不同性质的爱,只有当孩子生活在这种健全的爱的环境中,才能享受关怀,培养出一颗善良之心。
子女之爱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对其所受到的父母之爱的回应,其自尊、自爱、孝顺、负责任等素质都是从父母的日常表现中获得的,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正确的爱,正确的榜样作用。
同伴之爱
看到父母及其他长辈爱他们的同伴,孩子也会学着爱自己的朋友。目前我国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缺少同胞兄弟姐妹之爱的实践机会,这个阶段爱的学习就只能由幼儿园、学校或社区环境加以弥补了。父母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同伴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孩子会从中学会理解、分享、团结、帮助。
夫妻之爱
夫妻关系的和谐美满,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孩子可以从夫妻的相互关心和爱护中学会理解、接纳、欣赏、真诚和肯定等美好的品质。夫妻之爱给孩子传递的另一个观念是忠诚。这也是培养孩子善良之心的关键。
父母之爱
当孩子在接受了以上三种爱的教育以后,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善良、有健康品质的人,当他们成为父母时,才能把正确的爱、善良的心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所以,这种教育是生生不息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