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槟榔的药理作用
喜欢吃的槟榔的人会觉得起嚼越过瘾,但对它没有特别感觉的人又会觉得它食之无味。不过看似平凡的槟榔其实蕴含好多药理作用呢,想知道口味独特的槟榔有哪些药理作用吗?下面就等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下吧!
1、槟榔煎液有驱虫作用,对绦虫、蛔虫、蛲虫、姜片虫、血吸虫等皆有作用。剖开煮水喝可驱蛔虫,其驱虫性在临床上也得到研究证实。尤其对绦虫有较强的驱虫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槟榔碱类似烟碱样性质有关,可以使虫体的神经系统麻痹。
2、槟榔碱与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毒蕈碱相似,但性质稳定作用持久。对平滑肌作用最显著适当剂量时,可以增加肠管的张力和蠕动,有缓泻作用,并能减轻胃肠胀气;能使胃肠粘膜分泌亢进,随之食欲增加。
3、槟榔有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
4、按1:3的槟榔煎液对部分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淡豆豉的药理作用
淡豆豉不仅可以作为食材进行烹饪而食,还可以作为一种药材来进行使用。淡豆豉是由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和青蒿、桑叶经发酵加工而成的制品。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等功效,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等症的治疗。
由于淡豆豉味苦、甘、辛,性,归肺,胃经,气香宣散,我们在食用淡豆豉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以淡豆豉为主的药物时是不宜复用汗吐之药的,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作为一种药理价值颇为丰富的淡豆豉,它的适宜人群还是比较普遍的,一般人均适宜,只是对于胃虚易呕者还是需要谨慎服用。
淡豆豉能够使人发汗,但力量很弱,通常须加入其他辛凉解表药中;淡豆豉还能起到健胃、助消化的药理功效,主治感冒发烧、头疼无汗、心烦胸闷。
淡豆豉在临床上已经有了应用:
1、用于治疗轻型感冒,发热无汗,胃脘饱满。配葱白(葱豉汤);治疗阴虚感冒也十分合适,取其有轻度发汗而不伤阴(津液),可配生地、玉竹等。
2、用于治疗热病后虚烦不眠(即因发热和病后新陈代谢变化等因素刺激神经系统,致心情烦乱,不能入睡)。配栀子,方如栀豉汤,此方既用淡豆豉解表,又用栀子清里热,都有解烦作用。
3、治疗血尿。在相应的方剂内加入淡豆豉,有助于血尿。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淡豆豉有退乳作用,哺乳妇女不宜用。
3、参苓白术散的药理作用
参苓白术散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本方煎剂小剂量对肠管有兴奋作用,能解除肾上腺素对肠管的部分抑制;大剂量则抑制肠管的收缩,并能拮抗氯化钡和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收缩,能增强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
2、改善代谢:该方治疗脾气虚之肠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前,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治疗后明显升高,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流变学的指标。
4、扁豆的药理作用
扁豆是一款非常富有营养的蔬菜,扁豆不仅具有上述篇幅中介绍的功效和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那么扁豆的药理作用具体是怎样的呢?
扁豆中含有对人的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素,其具有某些球蛋白特性;对牛、羊红细胞并无凝集作用。
在扁豆中可分出两种不同的植物凝集素.凝集素a不溶于水, 无抗胰蛋白酶活性;如混于食物中喂饲大鼠,可抑制其生长, 甚至引起肝脏的区域性坏死。
加热后则毒性作用大为减弱,因此凝集素a是粗制扁豆粉中的部分有毒成分。凝集素b可溶于水, 有抗胰蛋白酶的活性.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为非竞争型的。
在15~18℃(ph 值3~10)可保持活力30天以上.蒸压消毒或煮沸1小时后,活力消失94%~86%。
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 在体外不能被一般蛋白酶分解,在体内不易消化, 在1mg/0.1ml 浓度时,由于抑制了凝血酶, 可使枸橼酸血浆的凝固时间由20秒延长至60秒。
5、山慈菇的药理作用
山慈菇如上图所示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下面的部分有须根痕,大约3cm左右。而上端渐突起。中间部位有2到3条的微突起的环节,节上丝状纤维,是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表面为黄棕色或棕褐色。质感摸起来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黏性。味甘、微辛,性凉。归肝、脾经。
山慈姑的药理作用为清热解毒,它具有解百毒的说法,像是蛇咬伤的,狂犬的,无名肿毒等;山慈菇不仅具有解百毒的药理作用,还有化痰,止咳,治疗咽喉痛等。可以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而在应用上则是根据不同的症配不同的方,例如用于食道癌,常与急性子、制半夏、地鳖虫、石见穿等配合应用;用于淋巴肿瘤,常与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贝等配合应用。